哈尔滨新区携手哈工大校友共绘商业航天蓝图
为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行动部署,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商业航天领域深度合作路径,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5月16日下午,黑龙江省2025年科技成果转化月系列活动——哈工大北京石景山区校友会商业航天线下沙龙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创业大厦举办,这是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月首个拓展省外举办的活动。
本次活动由黑龙江省科技厅指导,哈尔滨新区管理委员会、哈工大北京石景山区校友会联合承办。哈工大北京校友会执行会长朱彤、哈尔滨市政府驻京办副主任丛浩、哈高新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王虹出席活动并致辞。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第16个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凭借全国唯一的“六区叠加、双自联动”政策优势(国家级新区、自贸区、自创区、高新区、经开区、行政区),成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支点。近年来,新区锚定航天强国战略,将商业航天列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深度对接哈工大“航天第一校”的创新资源,全力建设“中国星谷”产业集群。
目前,哈尔滨新区已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平方米级商业航天产业载体,布局航天新材料、卫星研发制造、空间信息应用三大核心板块,吸引航天海鹰、工大卫星等50余家领军企业落户,形成“材料—部件—整星—数据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也在新区建成投用,以全球领先的宇宙环境复现能力,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从真空到辐射、从高低温到粒子冲击的一站式测试平台。
在营商环境方面,哈尔滨新区聚焦打造全省体制机制最灵活、资源供给最齐全、要素获得最便利的科创环境,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试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高效办成一件事”“无感续证”等改革举措,努力让企业轻装前行。同时,打造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扶持体系,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涵盖企业落地、研发创新、人才引进等多个领域,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年均兑现政策资金数亿元。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先后获评“全国改革市域典型案例”“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殊荣,已成为科技赋能东北振兴的示范窗口。
在推介环节,哈尔滨新区科技局局长王迪向与会校友详细介绍了哈尔滨新区的产业布局、政策优势和发展前景,他表示,哈尔滨新区已与哈工大校友办、国内合作处、大学科技园建立深度协作机制,将为校友们提供“一对一”专员服务、“一站式”审批通道、“全周期”政策护航。在主题发言环节,校友孙忠刚、李会保、闫世晔、曹庭松、张鸿烈分别以《商业航天创业的商业模式及融资方法论》《“一带一路”拼星链及空天产业出海》《商业航天产业落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与数据保护相关问题》《全硅MEMS制造芯片项目》《遨目科技(长春)有限公司项目介绍》为主题进行了分享研讨。
哈工大校友李会保表示“本次沙龙为校友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哈尔滨新区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情况。哈尔滨新区的政策优势和产业布局很吸引我们,期待能够与哈尔滨新区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
此次商业航天线下沙龙的成功举办,搭建起了跨区域协同创新的桥梁,将进一步推动哈尔滨新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